战国七雄中,韩国堪称最坎坷的存在——它不仅是地理位置最不利、国土面积最小的国家顺配宝,还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。如今网络上对韩国的评价往往带着轻蔑,常指责它不懂联合赵国共同抗秦。但我们要明白,战国时期的人们虽然见识有限,智商却未必低于现代人。
合纵抗秦的策略,当时已有专业纵横家提出完整方案。问题在于各国互相猜忌、各怀心思,这种联盟根本难以实现。事实上,为了在强敌环伺中求生存,韩国已经竭尽全力。
【韩国的诞生】
战国时代绵延约两百年。韩国诞生于晋国被权臣瓜分之际。在先秦时期,成为诸侯并非自封即可,必须获得周天子正式册封——华夏文明自古讲究名正言顺。没有合法名分,不仅难以服众,还会遗臭万年。比如因缺乏禅让程序,秦始皇统一后,西汉学者常将秦朝视为伪政权,《赵正书》等出土文献都印证了这种观点。
现代某些历史爱好者对此难以理解。曾有读者看到我写周赧王去世导致天下无主的文章时顺配宝,竟说:周赧王不过是个小诸侯,死了有什么关系。这种言论显然分不清天子与诸侯的本质区别。
展开剩余57%当年瓜分晋国的三位权臣想要合法地位,困顿的周天子为换取贡品,便承认了他们的诸侯身份。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中特意将这一年作为开端,认为这是乱臣贼子得势的起点。
【韩国的生存之道】
虽然韩赵魏三家分晋,但韩国分到的土地和实力都远逊于两国。魏国曾称霸中原,魏惠王还与孟子探讨过强国之道;赵国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后,军力足以抗衡秦国。相比之下,韩国始终没有这样的高光时刻。
但韩国有个关键优势:军工制造。其弓弩技术冠绝当时,被誉为劲韩。在冷兵器时代,先进弓弩相当于现代的导弹技术,正是这项绝活让弱小的韩国在虎狼环伺中顽强存活,堪称战国版的小国大匠奇迹。
【最后的挣扎】
随着秦国日益强大,韩国的武器优势逐渐失效。面对亡国危机,韩国使出奇招: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,游说修建郑国渠。后世常嘲笑这是资敌的昏招——该渠确实大幅提升了秦国粮产和战争潜力。有学者甚至比喻这等于给秦国送原子弹。
但从韩国视角看顺配宝,这却是成功策略。明知灭亡不可避免,他们用修渠工程拖住秦国扩张步伐,硬是为自己多争取了数年国运。对朝不保夕的韩国而言,这已是难得的胜利。就像重病患者用昂贵治疗换取多活几天,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智慧?
发布于:天津市弘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